原创<br> 国产操作系统往事:四十年激变,终再起风云( 四 )

马太效应之下,国产操作系统既不具备软件开发者的生态号召力,又缺乏来自手机硬件厂商的支持,自然也没有争取到多少话语权,自主研发也随着商业价值的渺茫而逐渐停摆。

回顾中国人的操作系统往事,可以发现两个亦喜亦悲的趋势:一是产业基础日渐深厚,技术研发人才、商业力量、软硬件设施等都在逐渐壮大;二是接连败于生态,无论是计算机系统,商业操作系统,还是智能手机系统,都曾有过不少亮点,但接连被巨头不断繁荣优化的生态体系而悄无声息地吞没。

再度出发:驶向AI地基上的“无人区”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可以说国产操作系统已经形成了动辄被卡脖子的不利景象。但显然,经过这30年在基础系统设计上的长期被压制之后,面对这一次的AI热潮,中国科技企业更加警醒,也更具能量。

首先,和移动互联网不同,AI对云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WINTEL紧密耦合的垄断优势正在消失,而具备后发优势的中国云服务厂商,反而有机会通过云操作系统来重新划分市场格局。比如华为云开始探索云计算的虚拟化基础系统FusionCompute。反观国外,微软才刚在去年将Windows并入云计算部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