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艺术 蒙古族刺绣重生记( 三 )

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召开,也为蒙古族绣娘搭建了博采众长的平台。土族盘绣传承人李发秀的绝活是别人一针一线,她能“一针两线”。“绣法虽然复杂一些,但是作品的立体感更强。”水族马尾绣传承人韦桃花用马尾入绣,使作品产生了浮雕般的质感。苗绣传承人石维仙走高端路线,一件苗绣披肩可卖到4万元。苏绣传承人姚慧芬表示,传承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跨界。蒙绣奔放热烈,苏绣淡雅精致,值得尝试南北融合。

事实上,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胆借鉴苏绣、湘绣等高端刺绣技巧,打破蒙绣粗放质朴的传统风格,用“柔中带刚、粗中有细”的表现形式,与湖南骄阳湘绣厂、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展览馆及内蒙古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合作,全面提升了蒙古族刺绣的品牌形象。科右中旗先后被授予“中国蒙古族刺绣之乡”“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称号。去年9月,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品亮相巴黎服装服饰采购展及意大利米兰时装周,蒙古族刺绣正逐步走向国际舞台。

指间技艺与指间经济

白晶莹至今记得,姥姥活到97岁,一辈子做刺绣。母亲今年81岁,还在做刺绣。自己从8岁开始也跟着大人学。刺绣,一直影响着她的生活和工作。2015年前后,一些贫困牧民找上家门,白晶莹就画图与大家一起刺绣。旗委书记发现她有这技术,建议她利用休息时间给大家传授技艺。就这样,在两年多时间里,白晶莹亲自办了50多个培训班,听过课的牧区妇女达到8000多人。渐渐地,蒙古族刺绣成了家庭妇女的新营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