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艺术 蒙古族刺绣重生记( 五 )

通过独特的产业模式,农牧民绣娘在家中就可以接收订单。她们大多村连村、户挨户,经常聚在一起学习刺绣技艺、交流刺绣经验,潜移默化地扩大了“朋友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当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扩大产业基地,打造研发团队,加强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的结合,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样图创作,提高蒙绣产品的经济价值。目前,刺绣产业基地配有缝纫车间、刺绣实训车间、成品室、研发室、展览室,能同时容纳1000人工作,现已入驻660人,其中4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国共设有50处销售合作点,能够制作包括棉麻、真丝、皮革等材料制成的服装、装饰画、生活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等1072种刺绣产品。

2018年,科右中旗2895名贫困妇女依靠蒙古族刺绣产业实现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目前,全旗从事蒙古族刺绣的农牧民达2.1万人,实现销售收入1800余万元。

陈 力

陈 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