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会】被误解的“诗佛”王维:“无我”是一种没有温度的高雅吗?( 六 )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辋川集》的第一首就是《孟城坳》。“古人”“来者”并举的手法,很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但显然王维比陈子昂更具有哲学性。王维《辋川集》组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几乎每首都表达了一组对立的呈现和消解。比如有和无、静和动、美和丑,而这首诗表现的,就是“现在”正在成为“过去”的意识。

在首句中,王维告诉读者,他的“新家”不过是一片衰朽的旧宅,很难说没有自我调侃的意味。但他的目的终究不是在讲景物,而是在讲人。宋之问先谄事张易之,又依附于太平公主,最后被赐死。在他身上,恩荣与惨怛的变化犹如翻云覆雨,自然容易使人生出“空悲昔人有”的感慨。但王维的不同在于他在宋之问身上看到了生命的普遍悲剧。来者复为谁?“复”字意味着当王维在凭吊古人时,已预见到在未来的时空中也已安排了对王维的凭吊。既然古人的“有”已眼见成空,今人又怎能幻想自己成为例外,永恒地持有何物?以此可见,王维晚年将整个辋川别业捐为寺产,但其起心动念却是在买下产业之时。在这片明知终将失去的田园中,王维将寓居过出了天长日久的意味,其“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才显得格外动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