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会】被误解的“诗佛”王维:“无我”是一种没有温度的高雅吗?( 二 )

从“神童”到“罪臣”再到“诗佛”,少有人像王维一样在一生中经历了如此剧烈的转变。在近日出版的《诗人十四个》一书中,专攻古代文学的学者黄晓丹对王维一生的起伏与他在诗歌中的变化进行了深入解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隐居期间的王维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悠然而平静。他有悲愤、失落,也有惆怅、懊悔,这些内心深处的动荡难以平复,或许唯有寄情山水,甚至将自我消解于山水之间,才能对抗现实中的不堪。在黄晓丹看来,王维在晚年时期的“无我”已经不再只是玄辩,而是“自我否定的真实体验”,了解这一切之后,再去看他在辋川的山居生活,也会感受到别样的意味。

【一诗一会】被误解的“诗佛”王维:“无我”是一种没有温度的高雅吗?

《诗人十四个》

黄晓丹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07

《春山的追寻》

文 | 黄晓丹

神童与罪臣

在大学的古代文学课上,喜欢王维的学生非常少。学生最喜欢纳兰性德,接下来是李白,再接下来是苏轼。纳兰性德和李白是富有激情的作家,苏轼那么可爱,谁不喜欢?但王维如此缺乏认同者,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来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到他作品中最精粹的部分,二来他成就最高的中晚期诗歌所表达的禅悟与理趣也不是青少年乐于欣赏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