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志康:一个地产大佬的P2P折戟路( 八 )

为了挽回喜马拉雅中心的失误,2010年戴志康以92.2亿元创纪录的价格拿下了上海外滩的8-1地块。问题是,这个时候上海证大的账上现金仅5亿元,银行存款加净资产总额不超过30亿。

证大想以高杠杆上演蛇吞象,但现实是残酷的。据媒体报道,证大因为超过了第二次的土地款项交付时间,每天支付的滞纳金高达460万元。20个月之后,2011年11月,上海证大因资金问题不得不割肉给复星。

割肉后,上海证大的负债率由2011年的98%下降到2013年的81%。不过,在资金运作上长袖善舞的戴志康并未就此停手,2014年,上海证大以11.94亿元,高杠杆在南京扩张,当年资产负债率又飙升至138%。

自此,证大的杠杆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2015年升到了242%。

最终戴志康不得不引入东方资产,败退房地产。

但悲催的是,选商业地产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他又选错了P2P。

P2P是抢钱的地方,前提是你跑得快。一种跑得快是你一开始就打算割把韭菜就跑,一种跑得快是你跑得过经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