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突如其来的校园监视危机( 四 )

技术本没有任何错误,根本在于我们的命运掌握在有权使用技术的人手里。

旷视“冤”吗?

当舆论炮火被引到旷视身上时,我们其实需要了解更多真相。

2018年在北京举行的安博会上,除了“人脸识别技术”成为硬件与方案的标配,几乎现场可提供场景解决方案的安防厂商中,有一半都表示可以做以校园场景为基础的人脸识别监控。

而在百度与天眼查上搜索“校园智慧解决方案”,声称可以提供室内人脸识别监控方案的企业不在少数。

实际上,在国内各省的平安校园建设持续多年,出发点是预防各类侵害学生权益的事件发生,譬如阻止社会人员滋扰在校师生,再有就是让人痛恨的校园霸凌。

与此同时,2018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也让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的目标与更多更复杂的技术手段建立了联系。

然而,在技术应用愈加成熟与便捷的过程中,有些东西正在发生变质。

学校与家长的关注点从学生的人身安全,逐渐转向更加符合个人利益的要素上,譬如如何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预防早恋等等,这些在他们看来都与更好的成绩,孩子们更好的未来以及学校更好的名声直接挂钩。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