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频传IPO 版权问题愈演愈烈之下将何去何从( 二 )

从喜马拉雅自身的情况看,目前其已跻身在线音频头部平台行列,但随之而来的版权问题也愈演愈烈。有观点认为,喜马拉雅内容付费走的是流量模式,当付费内容的风口渐渐过去时,整个音频市场行业也将逐渐进入瓶颈期,用户将会对“碎片化、同质化、非标化”的内容失去信心。

喜马拉雅跻身头部平台,版权问题却愈演愈烈

喜马拉雅FM由余建军、陈小雨在2012年8月成立,2013年3月上线音频分享平台,2016年6月,喜马拉雅尝试付费音频,上线精品付费专区,2018年4月会员系统上线。

同时,喜马拉雅先后与阅文集团、中信出版集团、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出版商合作,合作内容包括有声改编、IP孵化、版权保护等。

《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喜马拉雅用户渗透率为62.8%,占据音频行业第一梯队;荔枝、蜻蜓FM、企鹅FM居第二梯队,用户渗透率为33.5%。

不过,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蓝鲸TMT采访人员表示,作为头部平台的喜马拉雅,其发展现状或不如预期。

今年5月,天眼查数据显示,喜马拉雅组织架构发生多项工商变更,公司注册资本减少314余万元,缩减5.22%。此外,包括小米副总裁洪峰在内的12名董事退出,仅剩喜马拉雅FM CEO余建军一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