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频传IPO 版权问题愈演愈烈之下将何去何从( 五 )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蓝鲸TMT采访人员表示,“这些音频平台技术门槛并不高,优质内容是吸引人群的基础,付费+广告的商业模式不足以支撑平台实现盈利。”

他认为,音频付费平台的消费人群主要为年轻群体,通过“打造大V—IP化—粉丝团队”这一类似于粉丝经济的模式获取流量。消费群体“不理性”的行为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正如沈萌所说,目前喜马拉雅的内容付费走的是流量模式,当付费内容的风口渐渐过去时,整个音频市场行业也将进入瓶颈期,用户将会对“碎片化、同质化、非标化”的内容失去信心。

解决“同质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平台主播是否能持续输出不同的内容。音频行业的格局已建立七年,这七年间,主播不间断的输出已“透支”了内容成本,无法通过最优质的内容来扩大客户群。

而音频行业“碎片化、非标化”的特点需要寻求合适的商业变现途径。喜马拉雅副总裁殷启明曾直言,商业变现模式是现阶段平台最大的挑战。不同于以播客为主的国外音频生态,国内的声音经济拓展了播客行业的外延,发展出以音频为中心的商业模式,但是音频领域的整个商业模式是有待开拓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