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为何遇数十年未有之危局?改革难动“奶酪”( 三 )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轰轰烈烈的GST税改推出后执行不力造成的财政紧张,也是招致本轮经济低迷的重要因素。彭博社数据显示,2018-19财年印度实际财政收入比预期低约1.7万亿卢比,仅为相应财年GDP的1%。这一差额意味着莫迪政府将很难采取 “逆周期”刺激政策,且原本被视为“关键发展动能”的大规模基建和社会改革项目也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市场普遍还担忧莫迪政府为了弥补差额,可能会采取“税务恐怖主义”加紧压榨纳税人,导致印度市场人心惶惶,严重打击市场信心和积极性。

此外,外需持续疲软也对印度经济低迷推波助澜。自6月初美国取消印度贸易优惠待遇以来,印度对美出口出现大幅下滑,同比增速从2019年3月的17.6%下跌至6月的-0.7%。同期,印度对华出口也表现低迷,同比增速从12.7%大跌至-12%。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印度7月对外贸易量同比下跌5.6%,进一步削减发展动能,使印度经济雪上加霜。

如何解局?

面对印度经济困局,信誓旦旦的印度政府已推出多项应对措施,力图将经济增速拉回达成“5年内5万亿美元”目标所需的8%。首先是大刀阔斧整合金融机构,以此缓解信贷紧缩的危局,减轻消费、投资同步下跌带来的全局性阵痛;其次,大力推动高水平扩大开放,通过吸引外资弥补国内投资、消费下滑带来的动能衰退,以此重拾发展动能;三是通过多种“奇葩”手段,例如央行转移支付、变卖国企以攫取财政资源,千方百计为积极财政政策创造实施条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