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天书,深度解析小城市的经济场景(18)

因为社交类型太宽泛,比如看个百度、头条、腾讯资讯的评论留言,比如刷刷抖音、快手,再比如逛逛论坛、贴吧。这些都是纯线上社交,是小镇青年最常见的社交方式,也可能是仅有的互联网社交方式。

这些社交的意义在于填补空白的时间,获取的快乐都是短暂、即时的精神满足——易上瘾,就像止痛药一样,药效过后还得服用。不能更深度地满足自我,让我们因投入而收获发展,让生活因自我的收益而发展。

当然网红经济、注意力经济的出现,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同时也有负面效果,互联网的头部效应,或者叫中心化,必然只会让少部分人受益,而更多人则对止痛药更加上瘾。

算法推动社交进步

对于新的问题,我认为相比于微博的粉丝经济,头条系的推荐算法有能力让网民从欲罢不能的粉丝诅咒中解脱出来。算法将优质的内容推荐给用户而非关注或者订阅的内容,可以一定程度克服赢家通吃效应的影响,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将在平台上投入的时间和努力,转化为更长久的收益。

算法的进化,可以推进去中心化的进程,有能力实现更多人的长久价值,有能力使人的注意力获取更健康的内容。但有能力不代表会毫无保留去做,商业都是逐利的,如果能让你上瘾、能抓取你更多注意力,平台就能实现更大的财富收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