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中国经济的未来永远属于年轻人( 二 )

韧性深植于小微企业

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难、企业生存周期短等问题逐渐显现,赵鹏对此也感同身受。

“眼看该发工资了,钱不够。那个月工资、房租、物业、水电等等加在一起是96万,公司账上只剩76万。咋办?跟大家商量一下能不能每个人少发20%?我不敢,这种时候谈理想都是苍白的。最好的办法就时赶紧找钱。最后还好,我们的老股东及时打来了一百万美金,从此江湖上就有了BOSS直聘。”虽然如今回忆起来都付笑谈中,但当年捉襟见肘的“至暗时刻”也令让赵鹏尝尽了创业的艰辛。

我国历史上围绕新技术产业的大规模创业是从十几年前开始的,很多人经过了创业的洗礼。

审视如今的创业环境,赵鹏认为创业者更加务实了。“我要创什么业?为什么要创这个业?创这个业的常识是什么?对这些问题,创业者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他们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创业,怎样创业胜算更高,在创业实践中会经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没有教科书的。现在的创业者需要更加理性,而不是说我有一个idea就创业了,搞不好就是一次很大的浪费。”他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