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再调查:涨价为何成了救命稻草?( 三 )

在九龙山地铁口,笔者观察了30分钟,有近20人在使用共享单车,几乎是每两分钟都有一个人骑车或停车。在大望路地铁站,滴滴运维师傅说道:“早上在A出口投放的青桔和小蓝单车有300辆,下午3点时不到100辆,使用共享单车的人比较多。”

针对网友反映共享单车集体大涨价的情况,有的用户并不知情,他们表示已经使用习惯,每次都是用完直接扣款。而且,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每次2-3元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毕竟物价居高不下早已成为常态。

同时,调查发现许多用户都在使用月卡或季卡,平均1元/每天,不限使用次数。而且,很多时候,摩拜、青桔、哈罗等品牌对于月卡或季卡用户还有一定的折扣。这就导致选择许多用户从以前的每次骑行单次付费,变为以套餐消费为主。

反而只有一小部分人对于共享单车上涨,感到抱怨和不满。不过,他们普遍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较低。

据悉,从今年3月开始,市场上主流的共享单车玩家小蓝、摩拜、哈罗等品牌在全国各城市纷纷掀起涨价潮。

以北京为例。3月21日,小蓝单车宣布起步价从每小时1元,调整为1元起步,前15分钟按起步价计算,超出时长后,每15分钟收取0.5元。如果骑行50分钟,则需要2.5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