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我们潜意识里是如何安排和讲述人生的?( 四 )

现在来谈行动者。在人生的较早阶段,譬如十七八岁到二十一二岁这段时间,人们的目标更多地关乎所谓的“晋升导向型目标”。其目标在于获得一些东西——报酬、学历、友人。到四五十岁时则有一个转折点,人们会转而青睐所谓的“预防导向型目标”。所谓预防导向型目标,是指保住自己已有的东西,或补偿一些缺失。此时自传性作者的认同就发挥了作用。这就是我们的一系列发现。一般而言,自传性推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复杂化。第二,人生故事一般都体现出更趋积极、更加简洁的走势,尤其在50岁以后。这就好比我们年轻的时候爱读狄更斯或者陀思妥耶夫斯基,而晚年则会读一些不那么艰深难懂的小故事。这种现象有时会被称为老龄化过程中的积极偏见(positivity bias in aging)。

为什么我们年龄越大,心态就越积极?

麦克亚当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无非是不想再记住负面的事物,他们不过是忘掉了这一切。进而,他们会表示,“是的,这确实很糟糕,我母亲就是爱对我大打出手,这太可怕了。但情况实际上可能又没有那么坏, 她也面临很大的压力,也要承受各种艰辛。你也看见了,我现在的样子也还行,我会更聚焦于一些积极的东西。”你可以在任何年龄段这么看,但一般说来人们都是到了五六十岁之后才比较容易持有这种观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