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我们潜意识里是如何安排和讲述人生的?( 五 )

斯坦福大学的劳拉·卡尔斯滕森(Laura Carstensen)也写过相关的论著。她创立了一套“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这一理论对积极性偏见的解释是:晚年的人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人生已经时日无多了。你的年龄越大,人生的结束点也就越来越近,也就会有“天天纠缠这些负面的东西对我来说究竟有什么好处”以及“关注正面的东西对我来说可能好处更大一些”等等之类的念头。此外人们也会在意投资的收益。我年龄越大,我就越倾向于关注最为重要的东西,譬如我的家庭、亲密关系、友情等等。我认为这有助于积极性偏见的形成,也让人生故事更趋简单化。

目前还有另一种解释这些现象的思路,它关注大脑层面的变化,主张这些变化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解释积极性偏见。我最近读到的一项研究提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里的杏仁核(强有力的负面情绪状况会激活它)和海马体之间的连接(它会注意到杏仁核的不利变化并产生相应的记忆)会有所弱化。相应地,我们也就不那么容易记住各种负面的事情了。

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我们潜意识里是如何安排和讲述人生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