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我们潜意识里是如何安排和讲述人生的?( 六 )

《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

[美]丹·麦克亚当斯 著 隋真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9-1

如何看待叙事认同的利与弊?

麦克亚当斯:根据我自己的研究,某些类型的叙事认同关联着正面的结果。关键不在于叙事认同本身,而在于它的类型。这项研究的一大主题就是救赎故事(redemption stories)的概念。我们在研究中一再发现,至少在美国社会里,具有儿孙满堂、对后人有重大贡献、乐于助人、心理健康度较高等特征的人群,在步入中年的时候也更倾向于讲述极具救赎色彩的人生故事。其形式表现为这样的叙事曲线:苦难、负面事件以及他人的诋毁导向了正面的结果,也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美国社会里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穷小子变大富翁、美国梦、宗教谢罪、向上流动、解放之类的故事。就这类叙事而言,我们运用的隐喻固然很多,但它们全都具有救赎色彩,类似于“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生经历了一场回炉重造等等。

我们用于构建叙事认同的记忆是否总是真确的?

麦克亚当斯:过往一向有任人打扮的成分。没有一锤定音的解释可言,但我们仍会受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人们愿意相信什么以及你如何看待过往等因素的限制。这种限制又总是不完全的,有许多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供利用。当你过着自己的生活,准备找一些材料来构建人生故事,材料始终就在那里,但你可以重塑它——可以改写它。这可能会出问题,但也是一种机遇。我想,从进化角度看,我们要的不是完美的记忆,而是策略性的记忆,是有助于我们实现自身目标的记忆。我们都在一定的文化当中长大,学到了如何去讲一个故事以及什么才算是令人信服的故事。不同文化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