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ger指教专栏丨想培养孩子学钢琴的信心?请做一位值得信任的家长( 三 )
有很大一部分的琴童在上课的时候,容易紧张,特别是一弹给老师听就频频出错,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一样的:“我在家里弹的好顺啊,怎么一到老师这里就不行了呢?“,其实他们所说的好顺,基本上是因为在家里,环境是熟悉的,也没有老师在旁督导,练多久?练多少?有没有犯错?都是自己说了算,这样当然是很顺。等到了老师家,换了环境,加上老师就坐在一旁,一下子心里没有底,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练好?因此才会越弹越紧张,越弹越没了信心。
这些心理因素不是小事,如果没有对症下药去解决,日子一久,习惯养成后,就渐渐失去弹琴的兴趣。可是我们要如何帮助琴童克服这样的问题呢?其实解决的方法就是在他们成长中,需要有一个他们可以信任的,可以陪伴他们的,或者可以让他们吐吐苦水的大人。这个人可以是老师,但最最重要的应该是父母,特别是母亲。
为什么是母亲?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想一下,通常人在遇到危难,疼痛或恐惧的时候,是不是多半时候是喊:「妈呀」,而不是喊爸呢?这是为什么?因为每一人都是母亲怀胎十月生下来的,我们都有母亲一大部分的基因,第一个抱我们的是母亲,第一个喂我们的也是母亲。有人说世界上最美丽的声音,便是母亲的呼唤,所以潜意识里,我们会依赖妈妈,妈妈就是我们最亲的人。正因如此,母亲也是最能够成为我们一生当中最能信赖的人。
推荐阅读
- qg|“B组结束,A组请多指教”,QG飞牛喊出新金句,整个人突出一个自信!
- 活体机器人诞生,“五竹叔”要来了吗? | 新京报专栏
- 《反垄断法》大修互联网入法,超级巨头更需尊重竞争规则| 新京报专栏
- 阿里将在手机淘宝一级入口开设兴农脱贫专栏
- 别拿“末日论”看待互联网周期调整| 新京报专栏
- 唐界传媒品牌专栏:2020年值得关注的5大商业趋势
- 从逃离现实的互联网,到逃离互联网的现实 | 新京报专栏
- 互联网时代,过度依赖算法是种“机器官僚主义” | 新京报专栏
- 人工智能时代,战争不再只是争领土和资源 | 新京报专栏
- 徐永专栏∣经济下行与房地产调控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