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安徽师大:摩崖石刻今犹在,文化内涵何处寻

东西南北皆水汇,山浮水面水浮山。浮山作为安徽铜陵的一个森林地质公园,河湖风光优美,火山地貌独特,摩崖石刻颇丰,是集宗教遗迹、火山岩洞、摩崖石刻于一体的宝地。为探寻内存于浮山中的摩崖石刻的文化内涵,7月8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铜陵浮山摩崖石刻社会实践调研团队有幸在铜陵市枞阳县的浮山风景区开展了第一天的调研活动。

摩崖石刻意为何,百篇雕刻构胜迹

浮山是安徽省内唯一一个集火山地貌与摩崖石刻为一体的特色景区,而其中的摩崖石刻更是极具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2013年5月,“浮山摩崖石刻”曾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年间历朝历代骚客文人、江淮名士往来不绝,在浮山石壁上留下诗词、游记、庵堂碑记、题词留名,遂成摩崖石刻百篇。文体各异,书法万千,或大一米见方,或小不及一寸;或铁画银勾,或清瘦严谨;或丰润饱满,或端庄秀丽......在构成江南胜迹的同时,亦彰显了浮山摩崖石刻作为文物的文化价值。

【传统文化】安徽师大:摩崖石刻今犹在,文化内涵何处寻

浮山摩崖石刻入选全国重点保护单位(蒋惠敏—提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