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区90后新媒体人:压力、焦虑、成长、跳槽及其他(16)

大学毕业跑来北京工作,在一家媒体机构一待就是三年,最大的迷茫期有三个。2016年最开始跑音乐领域的选题,后来发现这个领域太传统了,没啥可写的;2017年知识付费火了,他一边写音乐领域,一边写知识付费,没过多久,这个领域又不火了;到了2018年,他盯上了短视频这个赛道,开始在这里大施拳脚。

跟着领域做选题对一个内容作者来说很被动,得看天吃饭,领域变动大,选题就多,领域变动小,选题就少。庞磊后来反思,他应该主动出击,自己去站在更为宏观的视角去做一些选题。像他这样的想法和执行力,一般出现在一个人进入这个行业一两年后才能拥有,不是说你不行,而是你得拥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公司资源和行业资源,才能去支配资源。

张楚在一家新媒体机构任职,负责第一轮面试。他们公司的招聘启事上写着内容作者必须两年以上经验,但他收到的大多简历都写着应届毕业生,连工作一年的人都很少。

“在这个行业里,工作一年,基本上已经算是老人了,大家换工作的频率其实很高,如果你能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待上两三年,你起码得是管理层了。”张楚最开始招人会放松工作限制,越到后来,他越觉得吃亏,“培养成本确实有点高,而且你得等那个人的心智、业务能力、思辨能力都成长起来,那已经过去半年了。如果半年后他不想在这儿待了咋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