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开玩笑:婴儿时期每个人都是天生科学家( 十 )


纵观动物界 , 智力越高 , 适应性越强的动物 , 幼仔的发育期就越长 。 “早熟”动物 , 如鸡类 , 为了适应环境生存需要 , 往往进化出高度特化的本能 , 因此幼体成熟很快 。 而“晚成”动物 则需要向父母学习生存技巧 。 比如 , 乌鸦可利用一种新东西(比如一截电线) , 想办法把它做成一种工具 , 但小乌鸦依赖父母的时间远长于鸡类 。

学习策略能赋予动物很大的生存优势 , 但在没学会各种生存技能之前往往不能自保 。 为了化解这个矛盾 , 进化为成年和幼年动物分配了不同的任务:在父母的保护下 , 幼仔只须学习如何生存 , 熟悉周围环境 , 无须做其他事 。 成年后 , 动物就可以用它们学到的知识 , 更好地生存和繁衍 , 哺育下一代 。 从本质上说 , 婴儿就是为了学习而生的 。

这种学习能力的大脑机制 , 也在神经科学家的努力下逐渐浮出水面 。 相对于成年人 , 婴儿大脑的可塑性更强 , 神经元间的连接更多 , 而且没有哪个神经连接的使用频率特别高 。 但随着年龄增大 , 没用过的连接会逐渐消失 , 有用的则会不断增强 。 婴儿脑中还有很多高浓度的化学物质 , 能轻易改变神经元间的连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