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难题压顶 彩电品牌应该如何走出围城( 二 )

两个事实对比,问题究竟在哪里呢?也许答案出现在彩电产品自身的价值定义的变化上:第一,彩电开机率十年来从7成下降到3成,必要性远不如从前;第二,彩电技术过于集中在面板、CPU等半导体部件上,终端企业差异性日渐萎缩;第三、液晶显示技术和智能技术进步迅速,甚至“对于日常应用已经绝对过剩”,消费者更多的不再视彩电为“高端科技品”。

用一句话说,在消费者看来彩电已经“很平民”。尤其是32-50英寸,1000-2000+的价格,几乎远低于家庭平均收入,购买彩电的行为不在被视为“重大决策”。“彩电更像牛仔裤——是日常消费产品”,行业人士这么评价。

所以,对于“平民”产品,第一“平价”很重要;第二“品牌活力”很重要:这也就是小米成功的内因。同时,从宏观市场看,价格再下降,牛仔裤的总需求是有限的——即,平价之上再加一个低价格,吸引力很有限。小米699的32寸电视已经很便宜,个别品牌更低100元的产品价差,无法弥补品牌活力的差距,且100元的差额也缺乏足够的决策吸引力。

创新是口号,还是真功夫

2019年彩电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依然重视创新:大屏、mini-led、8k是三个重量级话题。但是,似乎这三个话题带量效果都不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