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中国消费主线Costco才能走得更远( 二 )

Costco能够提供折扣力度不小的商品,底气出自它对全供应链成本的有效控制。上游采购端,Costco在全球实行统一的大批量直采,没有批发商与经销商环节。此外,为了节约成本,Costco通常都选择远离繁华市区、地价便宜的地方开店,而且Costco基本不打广告,付费会员就是最好的口碑传播工具。

在保障商品质量方面,除了从源头把关,不同于其他大型零售超市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的SKU(单位商品库存量),Costco的SKU仅有3700个左右,而且每种品类只提供2-3种选择。

目前来看,除了让大包装改成小包装外,Costco将自己在美国的成套玩法完全复制到了中国。但值得注意的是,Costco并不是首家进驻中国的会员制仓储超市,此前麦德龙、沃尔玛以及好又多量贩等在中国也试水过会员制,但效果普遍不佳,甚至不少超市最后不得不取消会员制。其中的问题关键不在于会员制本身,而是中国存在着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特殊因素。

无论是美国、加拿大还是日本,人口密度远没有中国那么大,许多城市居住区与商业区的区隔十分分明,且人们往往都住在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周边也没有太多的购物场所。Costco将门店放在较为偏僻的地方,当地消费者在节假日或者周末到Costco门店,以折扣价采购大量商品回家,以备全家用上一周或者十天半月,这是国外的常态。但中国不一样,一二线城市的商圈密度比美国高很多,而且居住区和商业区混杂组合,方圆一公里甚至出门就能找到购物场所,试想,人们会因为拥有Costco的会员卡,就经常大老远奔赴Costco大包小包地采购吗?同时,Costco会员制锚定的是中产阶级,相对于低收入者而言,这部分人群对价格其实并不十分敏感,如果为了买到比其他商家低20%的商品前往Costco,中间还要支付车辆油耗成本与时间成本,又有多少人乐意前往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