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与月亮,一群工程师的选择( 四 )

过去一年,我去了宜宾的猪场七八次,一次呆一两周。山东东营的猪场也去了很多次,北方的冬天,真的荒凉,一望无际,猪场的工人晚上会放音乐听,大多是流行歌曲。有人问我,干嘛要在猪场待这么久?我一直在城市生活,很多东西不去现场其实是脑补不了的。

母猪与月亮,一群工程师的选择

图2/10

唤月在猪场

为了接入人工智能的摄像头认识猪场里每一头猪,我们要给猪场装轨道,猪场的天花板不是全空的,装轨道的时候还挺麻烦。还有一个问题是装摄像头,要考虑现场的灰尘问题,我们给摄像头安了一个小盖子,不让苍蝇的粪便挡到镜头。

还有一个现实问题是,四川那个猪场,夏天下午两三点会停电,设计方案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场景。在猪场的日子,既要写代码,也要去现场,在猪圈里面录数据。

我们用摄像头监控母猪的发情,报警直接发到工人手机上面,我们想尽量做到精准,比如第3行第48列这头猪有发情征兆,工人就不需要每天一栏一栏地去摸巡。母猪的发情期一年只有28天,在这期间,它经常站着一动不动,而不是躺下睡觉,吃的也比较少,我们可以通过这几个指标去判断这头猪有没有发情症状,通过图像识别,比人工更准确,能找出一些漏检的母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