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手机平板争夺儿童注意力 这家公司找对了路数( 六 )

1997 年,乔布斯回归之前,苹果公司为了盈利甚至考虑过模仿 Windows,向第三方厂商授权苹果电脑系统,如果这件「败家」的事做成了,不知乔布斯还能不能力挽狂澜。

不过,在智能教育赛道,虽然儒博自认做出了「苹果」品质的硬件,但团队的目标其实一直是平台和生态。「单纯做硬件,其实 30 个人的团队就可以了,但我们公司开始的时候就有 300 人。」儒博 CTO 雷宇介绍到。

不少硬件公司看到儒博的设备后,纷纷寻求软件层面的合作。熊明华认为,要实现用 AI 实现教育资源的平等化,仅靠儒博一家是不够的,需要结合更多的硬件厂商。从产品层级上,儒博的布丁、豆芽机器人类似苹果的旗舰产品,白牌的合作厂商可以生产价格稍低的机器,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但是系统使用的都是儒博的。

目前,接入儒博系统的智能设备已经达到了 1000 万台,每天处理的交互信息多达几千万条。

有了硬件连接基础,作为一个生态,更重要的是要有优质的教育内容,在这方面,儒博和清华、北师大等出版社合作,将这些优质「PGC」的普通内容,打磨成适合智能教育设备使用的「AI 化内容」。同时,布丁 AI 老师系统中,还有专门面向开发者的内容制作工具 ECPS(教育内容制作系统),让合作方以及普通开发者能够使用这套系统,像制作 PPT 一样用更轻松的方式,制作出适合智能设备的教育内容。这些内容「上架」后,儒博将与合作方对营收进行分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