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产业大败局(14)

如上图所示,在纵向联合型体制下,从零部件到计算机成品,完全由一个企业独自完成,而且各企业都通过自己的经销商售卖商品。

但在横向水平分工体制下,微处理器、硬件、操作系统、应用等,在系统的各个层次,都有多个企业生产相应的产品,各企业围绕着特定的层展开业务。另外,销售渠道也多种多样,包括直销、零售、线上销售等。

如前文所述,由于日文处理的关系,日本NEC公司推出的PC-9800系列计算机借此占据了日本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个人计算机市场。

因此当已经进入去工业化阶段的美国和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展开国际性分工时,日本仍然处于一种“锁国”的状态中。而当日本的“锁国”状态被迫打开,心不甘情不愿地参与到国际分工中时,已经失去存在感了。

在电视机和半导体领域,情况也大致相同。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很多厂商的产品都采取了设计和制造分工的方式。然而,日本企业却对这种分工作业的方式抱有抵抗心理,固执地坚持纵向联合和独立经营。

究其原因,或许是由于日本企业进行设备投资的资金完全来自银行贷款,这种始于钢铁业的设备投资方式,其背后依靠的是主银行制度。以银行为中心,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互相持有股份。在这种统治结构下,即使企业收益较低,股东也不会撤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