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产业大败局( 六 )

不过,日本电视机产业的没落,美国的打压固然是一方面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日本广播电视从业者自身不愿与互联网进行整合,错过了电视信号数字化的窗口期。

从1996年起,日本电视机产业迎来了又一个发展机遇。那时,互联网开始慢慢地普及起来,这样一来,原本在电视机上播放的视频等也可以在互联网上播放。面对电视信号数字化这样重大的变化,日本的广播电视业界本来应当重新审视互联网和电视机的关系,顺应形势推动转型。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日本的广播电视业界对互联网持有排斥心理,认为电视视频在互联网上播放只是个别现象,还想尽可能地维持通信和广播的区别,让自身的地位不至衰落。事与愿违,现实中的广播领域却在一点一点地向网络广播迈进。比如,YouTube和NICONICO动画等视频服务网站不久后就实现了“电视广播”的功能,而且也频繁地进行现场直播。

而日本广播电视领域对互联网的排斥,直接减慢了电视信号数字化的速度。在国际竞争中,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则充分利用了电视信号的数字化,使电视机成为了可以模块化生产的产品。模块之间的接口一旦实现标准化,电视机生产速度就能大大加快,打败日本电视机制造厂商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