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好吗?”,从电报到互联网的通讯生活变迁( 二 )

“喂,你好吗?”,从电报到互联网的通讯生活变迁

图2/6

2、我第一次见到摇把电话,是1974年,在我插队所在生产队大队部的办公桌上。黑色方形的木盒子,侧面有个摇把,盒子顶部放着听筒,旁边还有两个大电池。用的时候左手压着听筒,右手抓住摇把用力摇上四五圈,才能拿起听筒呼叫。这部电话只能打到公社,我所在的大队共有四个小队、好几百人,只有这一部电话。我1977年进工厂,见到的电话还是黑胶木制,只是改成拨号的。工厂里虽然电话多,但是大部分只能接通厂内各个车间科室,不能拨外线。

“喂,你好吗?”,从电报到互联网的通讯生活变迁

图3/6

3、传呼机也称BP机,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时兴起来。它体积小,比火柴盒大又比香烟盒小,具有来电话显示对方号码的功能。买一个传呼机需上千元,每月要交几十元服务费。高级传呼机能显示五六十个汉字,相当于发了一条短信息,这种机子需要四五千元。BP机在当年很时尚,男士们把它别在腰间,女士们放在包里。人们相互间告别时候,会说一句“有事呼我”。那个时候大街上的人群中常听到“B、B”的响声,就会有人停下拿出传呼机寻找离他最近的电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