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家城商行的前世今生

2003年之前是整个银行业的噩梦,2003-2013年是股份行的黄金十年,2012-2016年上半年则是城商行的黄金五年,2017年到现在国内的银行业开始出现了明显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在134家城商行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笔者厌倦了教科书式的分析架构,以期通过一些非常传统的指标来表达再简单不过的观点。

作者|任涛 来源|守门看客

城商行基本特征

城商行是地方性银行的典型代表,毕竟农商行中规模在千亿级以上的也仅有40家而已。但是城商行复杂的地域依赖性和错综的地方股权关系,让其经营模式上呈现出非常局限性的特征,也更易受周期性影响。

无奈之下,城商行自身的经营成效也呈现出更大的波动性,某种程度上也承载着地方融资平台的职能。有些地方经济较差,但城商行发展却比较激进,比如辽宁地区和山东地区,当然也包括河南地区、云南地区等。

有些地方经济规模较小,还要被政策限制在某些固定区域,一刀切背后下的低效监管以及低效的金融资源配置严重弱化了地方性银行的功能,而这种监管模式还在继续,寄希望于城商行自身的努力,在全国性银行的压迫之下,无疑会使风险暴露更加集聚,而不是慢慢缓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