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之乡”农户年入逾十万,合作社发愁怎么奔前程( 六 )

哪里去搞3万元收入?杨建强出了个主意,利用合作社这个平台,集中搞农资配送。其中村里提供场地,占股51%;合作社占股24%;另外第三家占股25%。这在杨建强眼中是一片蓝海:如果合作社配送的农资总体规模达到每年3万吨,合作社就有超过亿元的营收。

“我们对村集体采取先货后款、全程配送。这样对村集体完全没有资金压力。一个村如果有1000亩土地,以每亩农药、化肥、种子的使用量1000到1200元计算,村集体每年的收入就可以有5万~6万元。”

在杨建强看来,农村的合作社要生存,除了植根于农民,还得背靠组织和政策。这是相得益彰的事。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