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中国汽车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 )

改革开放后,合资汽车企业开始出现,轿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但当时轿车的用途绝大多数仍为公务需要,其昂贵的价格普通百姓无法负担。“轿车进不了家庭,所谓汽车工业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付于武直言。

2000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中,首次写进了“鼓励轿车进入家庭”,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速发展。

几乎世界上所有汽车企业都陆续在中国投资建厂,中国本土品牌汽车也并没有因外来的冲击而倒下,反而越战越勇,吉利、长城、比亚迪……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中国品牌汽车不断崛起,并且在技术上,与国际上的差距不断缩小。“以前,合资工厂想对一款车进行改进,必须得到外方的同意,因为技术来源是外方。”付于武回忆。现在,中国品牌汽车已有了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流程,自己的研发团队。

20年发展,世界瞩目。

三个技术方向与世界同步

中国汽车工业真的发展了。

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能感受到的是中国品牌汽车颜值越来越高,质量越来越好。作为业内专家,付于武则真切地感受到来自国外汽车同行的敬意。“我们自己可能还没觉得有多好,没觉得技术上有多大进步,但旁观者清。从国外同行看我们的目光可以感受到,中国汽车真的有了与他们同台竞争的能力。”付于武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具体来说,在电动化、智能网联化、轻量化这三个技术方向上,中国汽车已与世界同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