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产业:从追赶到领先 从未放弃自主CPU的研制【应用篇四】( 二 )

中国计算机从追赶到领先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电子计算机问世 ,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科技成果之一 , 带来了计算世界的革命 。

当时 , 年轻的新中国及时捕捉到这一世界科技的新动向:1955年党中央向全国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 , 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 开始了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创建;1958年8月 , 我国第一台103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试制成功 , 开辟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新纪元 , 也标志着计算机创业的开始 , 北京有线电厂成为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生产厂 。

相较于当时的美国、苏联、英国 , 我国计算机事业起步虽晚 , 但方向与任务十分明确——服务于“两弹一星” , 为国防尖端技术发展提供计算设备 , 应该说我国最初的计算机事业为当时增强国防力量做出了重要贡献 。

1979年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的成立 , 使我国计算机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脱颖而出 , 从此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 国家计算机总局首先明确了“抓应用、促发展”作为我国计算机工业发展的总方针 , 首次确立了计算机的发展要面向市场 , “以用立业”的市场观念 , 从而加快了计算机产业的初创进程 , 而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也加速了我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步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