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的前世今生:美国人的灵感,日本人的发明,却被中国人发( 七 )

2014年3月14日,央行认为二维码支付存在安全问题,联合工信部暂停线下二维码支付服务。但由于线下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微信和支付宝还是在市场上继续使用二维码支付,只是改进了安全问题,比如由原来的客户扫码转变为商家手持POS终端扫码,同时增加了动态二维码等功能。

2016年8月3日,支付清算协会向支付机构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规定了二维码支付的安全标准,官方开始承认二维码支付的地位。在微信和支付宝的推广下,几乎在全国所有地方都能看到二维码支付的身影。

二维码的前世今生:美国人的灵感,日本人的发明,却被中国人发

二维码信息密度高,小块面积可以承载多样化的信息,各类字符、网址等;容错能力强,相比OCR等技术;可读性强,形成了统一标准,手机等常用设备都能扫描;由于拥有这些优势,二维码使用越来越广泛,也不只局限于支付领域。

人们通过微信二维码加好友、关注公众号;商家通过二维码做推广,用户扫码就能参加各种活动、获取各类优惠券;共享单车等也通过扫描二维码使用......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二维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