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牌屋》到首部华语剧 奈飞的野心在全球( 四 )

从《纸牌屋》到首部华语剧 奈飞的野心在全球

《王国》海报

借助YouTube的策略,却和前者发展方向迥异

初看奈飞在亚洲版块的布局,这种针对不同文化输送输出不同类型的内容和YouTube最开始的区域性投放战略极为相似。甚至回首奈飞的开局,从2005年放弃硬件产品奈飞Box到2007年上线流媒体服务,就是受到YouTube流媒体当时盛况空前的影响。甚至在找到YouTube的推荐算法这样的成功密钥后,2006年奈飞推出了一项奈飞Prize的算法大赛,用100万美元的奖金吸引开发者们优化他们的电影推荐算法。在这样的算法运行下,奈飞终于收割了千万订阅用户。

YouTube的主要来源是广告营收,但奈飞不满足于此。于是在2012年,基于千万订阅用户的群体数量,《纸牌屋》横空出世。用自生的高质量的内容来吸引住观众,用垂直化的类型剧集增强粉丝用户的黏度。奈飞集合了互联网和影视的套路,实现了自己的一套流媒体内容导向的引导体系。

今年年初,奈飞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发表的战略部署——“我们将采用小规模、高频次、白手套式(white glove approach,根据用户的个人情况,向其进行定制化的产品介绍和教学服务)的投放方法,而不是把所有内容一股脑地在所有地区播出,等着本土化顺其自然地完成”。结合不同区域的投放策略,以及电影推荐的高速算法,奈飞破釜沉舟,用了几年的时间,把自身打造成了一个以内容生产为主体的影视化流媒体平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