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发展特高压扶持了装备制造业( 四 )

我之所以支持特高压,就我个人经历而言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当时的“二滩弃水”。二滩水电站当时是中国最大的水电站,建好后正好赶上中国经济低谷期,二滩水电站的电没人要。我负责主持分电,但也很勉强。因为当时连接川渝的输电线路还没建,只能在四川范围内消纳,那个时候经济低迷,大家都不要。当时把二滩的电分成几档,其中一种是计划内的电,好像连3毛钱都不到。在这个电量以外再发的电,叫计划外电量,只有3分钱一度,当时说这连磨损费都不够。

为分电的事,我到处求人,请他们帮着解决。其中就找到了当时电力部分管科技的副部长陆延昌。从二滩水电站送出来的电,一条500千伏交流线路只能送90多万千瓦。我问为什么送那么少? 他说这都是算出来的,是根据导线发热情况计算的。我说要是这样的话,费了半天劲建一条 500千伏的交流线路,说多了才送100万~120万千瓦,这样算的话,得需要多少条线路啊。建设线路也不容易啊,而且到处都是输变电线路既影响观瞻,更要占用沿线的森林和土地。这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原来的500千伏交流线路的输送容量并不大,大数说就是100万千瓦左右;±500千伏直流当时输送容量大约300万千瓦。因此,要想输送容量大,就只有在提高电压等级上做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