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发展特高压扶持了装备制造业( 五 )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发展特高压之后,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认真地做了多次论证,有的论证的参会专家有200多人,并特别邀请持反对意见的专家。大多数意见是支持的,反对的少,但论证会还是很重视反对意见。反对理由前后也有变化,例如当时科索沃战争中美国使用了石墨炸弹,有人认为石墨炸弹会让特高压在更大范围内断电;再如说特高压对人体有害。这两个理由都从技术角度给予分析否定了。后来又有反对意见提出美东大停电的案例,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特高压是为了阻碍改革等理由。但这些争论,都抵不上经过严格的科学计算和模拟计算,特别是后来的实践也证明,特高压是安全的。

特高压扶持了装备制造业

特高压使整个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的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很长一段时间,±500千伏直流的大部分设备都是国外的,那时我挺生气,老说今后再建就能实现国产化,但后来还是国产化不了,有好几个关键部件不会做,比如晶闸管,就是大功率整流器。到了交流1000千伏和直流±800千伏,欧洲、日本企业有做试验的,但没有工程化应用的。

发展特高压扶持了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我们不是简单地去买人家的设备,而是要在国内生产,特别是特高压的变压器、开关、绝缘等关键设备实现了国产。事实上,别的国家因为没有特高压项目,也就没有工业化生产这些东西。上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了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我也是这个小组的成员。我一直坚持一条原则,就是重大装备的研发一定要与重大工程相结合,如果不和重大工程相结合,空对空地研发,制造出来以后没人需要,你花了很大精力,投入了很大成本,却得不到回报。特高压也是这个特点,我们不是像日本那样,为了将来找市场去研发,而是一开始就有目标,±800千伏的有目标,1000千伏的也有目标。通过招标,设备制造厂商对未来产品的市场看得见摸得着。如果没有工程项目,谁会下大功夫去投入、去研发,即使研发出来也没有人要。这种模式很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