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内参: PMI回升经济将见底?降准后钱都去哪儿了?大股东换购ETF份额变相减持?中概股会被摘牌吗?( 六 )

6、降准后,房价不涨,股市低迷,实体感觉也缺钱,钱到底去哪儿了?

央行降准是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向外贷款的比例,但是能明显体现出降准作用的,只有在银行用完了这个贷款额度的情况之下。比如说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是15%,有100块钱,那有85块钱是能借出去的,还有15块不能借出去,要存在央行;降准1%之后,银行就有86块钱能借出去,这样实体经济能获得更多的钱。但问题来了,现在银行觉得这些企业资质太差了,不愿意借给他们钱,企业也不想融资搞建设,个人贷款也没有理由增加,于是在准备金率调整之前,银行只借出去了80块钱,降准了之后还是借出去了80块,如果是这样,降准实际上没有效果。实际的情况会比这个更复杂,银行借出去的钱出去转了一圈之后会重新变成银行存款再次被带出去,形成循环,最后形成所谓的货币乘数。所以说,在降准的情况下,如果银行、企业还有个人的借贷意愿不高,钱就还在银行。

假设银行贷款增加了,企业和个人拿到了钱,会有这几个选择。第一,还债。如果是还了债,就既没有用在实体经济,也没用在资本市场,我们就感受不到钱去哪儿了。第二,投入实体经济或者消费。企业从购买设备、招聘员工、恢复生产,到经济利润增加,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短期内我们感受不到经济的好转。消费增加倒是可以比较快的体现在经济上,但是消费往往是非常平稳的,弹性很小。第三,投入了资本市场。这时就又有两个选择,是选股市这样的风险资产,还是银行理财、债市这样的保守的资产。股市现在的情况是,震荡市、结构市,热度不高,投进去风险比较大。如果是保守的资产,收益可能还没贷款利率高。所以企业和个人在现在这个阶段一般不会为了投资而借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