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对话90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通信业那些事儿

1949年,传统的信件邮递和昂贵的电报是人们远程沟通的主要方式,当时我国电话普及率仅为0.05部/每百人。

70年后,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固定电话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除去老人和儿童,人均两部手机。

从固定电话的普及、大哥大短暂辉煌、BB机一闪而过,直到5G应用触手可及,通信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请来原电信研究院标准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龚双瑾和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何世杰,为大家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通信业发展过程中的那些事儿。

90后对话90岁,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通信业那些事儿

左为龚双瑾,右为何世杰。

1949年,全国只有21.8万门电话,非常少,平均每100人有0.05部电话,一般老百姓不可能打电话。1956年,我考到当时的北京邮电学院念大学,那时候跟家里联系主要靠写信。如果谁家有急事,就发电报,电报比较贵,3分钱一个字,所以人们发电报前,要反复琢磨,话要怎么说才能字数最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