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制造业还回得去吗:一个典型工业小城的样本研究( 十 )

美国历史上还有过其他几次“下岗潮”

为了挽救简斯维尔,当地各大商业团体的领袖和政客都开始推动非营利性的志愿者工作,比如积极推广“简斯维尔5.0战略”、“前进简斯维尔计划”等,以振兴当地经济。

但是,这些战略和计划要么需要花费政府数以亿计的资金,因而得不到足够的支持;要么需要引进会对当地环境产生污染的工业项目,但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只有区区一百多个。

当然,那些从通用工厂失业的工人也没有放弃努力,进入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技能就是其中一种“自救”的方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非常昂贵,每位学生的成本在8000-10000美元左右。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人选择再次进入学校学习。

比如,失业后的杰拉德·惠蒂克就进入了简斯维尔当地的黑鹰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电力分配项目。他那时已经快40岁了,上一次出现在学校里还是20年前。在工厂关闭后,像杰拉德这样的“大龄学习者”为数不少。

到2009年冬天,数百名简斯维尔的通用汽车工人已经成为了其他城市的汽车工人。他们需要去印第安纳州的韦恩堡(距离简斯维尔大约1000公里)组装雪佛兰索罗德皮卡,这款卡车十分受欢迎,因此工厂决定增加一个班次,向另外67名简斯维尔的通用汽车工人发出了用工邀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