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调架构这一年:PCG内部重新整合 微视何去何从?( 四 )

腾讯PCG内部人士刘闪(化名)向新京报解释称,对于短视频和信息流业务,腾讯是“边打地基边盖楼”,“有人会质疑,人家建到30层大楼时,你才开始建,但人家都建到100层了,你为什么只有10层。但大家忽略了楼房下面的地基,确实有技术积累上的差距。”刘闪说。

“字节跳动入场之后,整个游戏规则就变了,以前依靠编辑推荐和内容采买,现在是算法推荐和规则设计了。腾讯原OMG高层大部分是媒体人和广告人,他们没有看到技术趋势,也不可能在几年前就组织人死磕技术,新的竞争趋势已经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接近腾讯PCG的人士马帅(化名)称,这是腾讯此前在算法积累上出现短板的原因,也是组织架构调整后,需要用一年甚至超一年时间“边打地基边盖楼”的原因。

对比来看,腾讯在视频、动漫、文学、游戏等长内容领域,平台都已经建好了,渠道和用户都在,只要生产爆款内容即可。而短视频、信息流,不是几个爆款内容就可以运转起来的,分发机制、算法推荐需要很大的地基,还需要建设内容和用户生态。

对于建设短视频平台的难度和成本,花椒六间房集团CEO刘岩曾在接受新京报采访人员采访时提到,“(短视频)风口是存在的,但要够到这个风口,恐怕单是技术成本就要10亿元”,“人工智能技术是隐形成本,像快手和今日头条的工程师,平均年薪都在数百万元级,且是几百人甚至更大的团队。算法推荐还要基于一定的数据量,至少要到2亿段短视频才能有效地跑起来;而2亿段短视频则需花10亿元甚至更高的成本去获得基础流量,这才刚刚触及分发环节”。此外,刘岩认为短视频平台买量、带宽的成本也都非常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