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百年误解:价值投资教条化 本意是科学投资(13)

往往鄙视投机,没成想,投资和投机的胜率没有太大的差别。

把价值投资教条化,忘记了它的本意是科学投资,寻找规律。

无视理论的适应性,一味追求自我认定价值的实现,对外在市场快速变化的反身性反应不足,忘记适者生存,只是怨天尤人。

性格对投资风格有影响,但投资并无最佳性格。

过分强调可见的价值,却看不到未来的创新,缺乏远见而固步自封,等等……

全面理解价值投资,才能科学理性地赚钱。在中国做投资的问题,第一在于规则的多变,第二在于中国人民突破规则牟利的无底线创造性。中国人在投资理论上的贡献是零。唯一能说原创的,当属中国人发明的“韭菜”理论。“韭菜论”,以一种轻便的自嘲,概括了金融市场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楼起楼塌,“人人都是他人的韭菜”的真理。

投资领域,没有一战封神。再过,三十年,会有一批与西方比肩的,堪称大师的投资家。他们一定都是70岁、80岁的老头子,适应了中国市场,创造性运用价值投资逻辑,用时间再次证明了价值的真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