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月期结束?银行或大规模停止外部风控数据合作( 四 )

在过去的几年中,市场意识较强、转型较快的小银行,纷纷上马与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增加第三方数据合作渠道,对用户的第三方征信、通讯等实名认证数据加强参考,不论是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导流获客、还是风控共建等,都已在实践中展开了深度合作。未来各种互联网+银行的“联合贷”、“助贷”模式能否继续走下去,将有赖于双方能否找到在合规前提下可行的商业模式。

但对个人金融消费者来说,个人金融信息安全保护不断加强显然是个好消息,个人信息被滥用、盗用的现象,有望得到缓解。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企业拥有庞大的消费者信息数据库,但是如果对数据库管理不当,不仅会对消费者造成巨大的损失,也会影响自身的信誉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近日发布的《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9)》指出,目前,我国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分散于各部门当中,尚未专门制定个人信息 保护的法律,如《刑法》中规定将非法获取和提供个人信息入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也都规定了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这种分散化的立法模式使个人信息保护在实践中缺乏协调性,导致保护的责任义务不清、打击力度不够、执行困难等问题。由于统一法律体系在短期内很难建立,而保护消费者信息迫在眉睫,建议设立行业自律组织作为保护主体来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