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杀功臣原则:关系越远,被杀越早,这是为什么?( 四 )

第二是渡江之前投奔的廖永忠的巢湖水军 , 这个圈层之内的人虽然也在封侯时有一席之地 , 可要是跟他们所立的战功比起来 , 实际上是受到了压制 , 排在了众多战功平庸的濠州旧将的后面 。

第三就是渡江之后 , 在朱元璋当皇帝已经毫无悬念形势下前来归降的各路降将 , 这个圈层的人在封侯中有份儿的 , 要么依靠战功 , 要么依靠率领大队人马归降 , 整体和朱元璋的私人关系比较单薄 。

后来论功行赏时 , 就是按这些人和他建立主从关系的早晚 。 越早 , 朱元璋成事的趋势越不明显 , 在朱元璋地位稳固之后的封赏就越大;投奔朱元璋的时间越晚 , 他成事的趋势越明显 , 之后得到的封赏就越低 。

诸臣与朱元璋的圈层关系 , 不仅影响到勋贵在国初得到封赏的情况 , 对于其后的胡蓝党案等一系列屠戮功臣的过程 , 也发生了直接的影响 。

明朝建立后首次杀戮功臣 , 是洪武八年杀廖永忠 。 其原因先后有僭越、受杨宪牵连、杀韩林儿等多种说法 。 廖永忠在杀邵荣、杀韩林儿这两次最重要的政变中 , 都扮演关键角色 。 他不是濠州红巾军旧将 , 与邵荣、韩林儿本无渊源关系 , 而作为“归附”者中的头号人物 , 在关键时刻的姿态至关重要 。 “他的被杀” , 隐隐展现出“归附”者功高位重而不免首遭清洗的前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