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社区全球化的惊险一跃( 四 )

比如说 , 许多公司内部已经部署了日志采集系统、trace系统等 , 新的软件系统开发必须和这些现存系统深度融合;再比如 , 不同软件、功能的实现需要多语言的支持 , 框架需要在C语言、VB、Python等各种语言上实现编译与开发等 , 都是度量社区好坏的重要指标 。

3.商业价值的统一 。

实现开发者与开源软件的服务价值 , 打通免费社区的商业化 , 是每一个开源社区的“阿喀琉斯之踵” 。 因此 , 是否拥有成熟的市场拓展与哺育能力也就十分重要了 。 只有一项应用能够伴随平台发展被越来越多的使用 , 从而收获商业价值 , 社区才可能走向吸引全球创意创新人才的正向循环 。

我们知道 , 开源社区建设长久以来都被看做是中国软件IT行业的软肋 。 站在这个补课超车的关键时期 , 我们能否从中发现中国开源社区的新可能性呢?

中国开源社区的廿载奋进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或许需要先思索一下 , 中国开源社区的短板究竟在哪儿?

首先 , 在消费硬件上缺乏话语权 。 很长一段时间内 , 新形态数字终端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市场应用层面 , 都集中在西方科技巨头受众 。 开发者只能在Windows/Mac等体系下跟进并发挥 , 直接限制了中国开源生态的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