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招聘总裁 能否令光大证券走出黑天鹅魔咒?( 七 )

殷鉴不远,金融和资本市场重大风险事件,大都与治理失效有关。2008年,中信泰富因单边杠杆式豪赌澳元升值,致使公司巨亏155亿港元。这与时任总裁荣智健手中权力过大,缺乏制衡不无关系——无论是公司董事总经理范鸿龄,还是副董事总经理荣明杰、公司董事兼财务部部长荣明方,均因为荣智健的多年部下,以及子女,对其抱有特殊的情感,导致对荣智健个人决策权监督失控,铸下大错。

舍主业而辟他途

徐浩明重视的创新业务,以及薛峰发力的并购业务,都远离了券商作为市场中介机构的本质。如果说乌龙指事件表明徐浩明急于求“利”,则MPS事件表明薛峰急于求“名”。名利之下,致二人舍主业而辟他途。

券商核心业务包括投行、经纪和零售在内的中介业务。然而在头部券商通吃的大环境下,光大证券想在中介业务上精进非一日之功。硬骨头难啃便剑走偏锋,融资业务、创新业务等非传统券商业务摆上掌舵人案头,以致中介核心业务逐渐式微。

光大证券在融资和创新业务上也频频踩雷。先是在质押融资业务上踩雷华信国际,一笔业务几乎将一年的股票质押业务收入噬尽;后又有债券方面踩雷康美药业;其旗下的光大易创网络科技公司所运营的P2P平台立马理财,又踩雷保千里、三胞集团,导致投资者投诉不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