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低至6分/片依然能赚钱!药品带量采购仍存两大隐忧( 二 )

比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首轮“4+7”试点中每片(5mg)为0.15元,此次中标价低至每片0.06元;在首轮“4+7”试点中,正大天晴将“乙肝用药霸主”恩替卡韦从10.55元/片降至0.62元/片,并成功入围,而在本轮报价中,成功入围的3家企业以0.38元/片的价格将正大天晴排出局外。

“价格不够低,就入不了围,入不了围就是死!降价还有一线希望。”一位国内药企人士表示。

根据《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政策已留了一部分市场给予未中标的企业:独家中标者全国采购量为50%,2家中标者采购量为60%,3家中标者为70%。但为何企业要说,不入围就没有了生存空间呢?

原因之一,是中标企业的超采购量供应,挤压了未中标企业的市场空间。

一位医药界专家说,在“4+7”试点中,有些药品在短短2周内就用完了约定的采购量,由于患者有需求,企业便开始超采购量供应,没有人不愿意用低价的药,这种需求不会因为约定而停止。

“采购量外的空间实际上已经消失了。如果不入围,企业的这个药品就只能停产。”上述专家表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