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低至6分/片依然能赚钱!药品带量采购仍存两大隐忧( 三 )

超采购量供应的事实也被国家医保局证实。国家医保局试点办负责人日前回应称,自今年4月1日全面落地实施至8月底,25个中选药品“4+7”城市采购量17亿片,中选药品采购量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78%。也就是说,在短短五个月内,药品总体销量已经完成了采购量的近八成。

也正因如此,在首轮报价中退出的企业这次大举进攻,势以更低价入围。

原因之二,是政策对低报价企业采购量上的支持。

《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显示,多家入围企业要按照价格由低到高进行排序,交替轮流选择省份。也就是说最低报价的企业有机会获得用量最大的省份。

如果说中标企业超采购量供应,是因为市场的力量,那么这一招对企业的潜在影响更大,是进一步让企业主动降价的核心因素之一。正如上述医药界专家所言:“利润是低了,但能拿到大蛋糕也是赚钱的;量小了就更谈不上赚钱了”。

超低价,还有利润吗?

在药品瑞舒伐他汀的争夺中,曾在首轮中标的京新药业自降3/4至0.42元/片(10mg),不料有三家企业价格更低,最终的中标企业为海正药业、山德士、正大天晴,中标价分别为0.20元/片、0.22元/片、0.30元/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