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拼上黑洞吸积理论最后一块拼图( 二 )

黑洞为什么黑?因为它质量极大、引力极大,就像一个“吞噬之口”,连光都逃不掉。但“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之一,是遥远星系中的剧烈发光现象”。

类星体为什么亮?黑洞吸积理论认为,那是因为星系气体下落到距离黑洞约1光年的位置时,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和高速转动会形成盘状气体流,也就是吸积盘。吸积盘中的气体高速碰撞摩擦,变得极其炽热,释放出相当于万亿倍太阳亮度的能量,发光远远超过了整个星系,因此人们就看到了像甜甜圈似的亮环。

但这仅仅是一个理论模型,此前没有人亲眼看到气体流入黑洞吸积盘,因此也不能确定到底是什么给发光的“甜甜圈”源源不断地提供燃料。科学家们甚至不确定,分布在半径约一万光年到10万光年左右的广阔星系中的星际物质是否能够准确地找到黑洞所在地,并且精准地朝着这个方向流动,“这个难度大概相当于百步穿杨射铜钱。”姜鹏幽默地比喻道。

而前不久,姜鹏所在团队观测到了气体流入吸积盘的过程,找到了证明黑洞吸积理论的重要证据,给这一理论拼上了最后一块拼图。

他介绍,气体流入吸积盘之所以难以被证实,其中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黑洞离我们太远,看不清”。他们研究的黑洞之一,距离地球约125亿光年。针对这个问题,这一团队率先提出了利用宇宙中最为丰富的氢和氦元素的光谱吸收线特征来追踪气流的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