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拼上黑洞吸积理论最后一块拼图( 三 )

通过光谱追踪氢和氦元素,他们发现,气体正背向观测者运动流入星系核区,也就是黑洞方向。并且速度由0持续增加到了5000公里每秒,这表明气体受黑洞引力作用持续加速下落。“5000公里每秒对应着吸积盘外边界处黑洞引力的自由落体速度,从运动学直接证实气体确实达到了吸积盘。”姜鹏解释。

据介绍,该团队利用氢和氦元素吸收线开展对黑洞吸积和外流过程的研究已有10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他们搜索的超过10万个类星体中,有8个向他们展示了这个过程。“由于这种气体流进入我们视线准直方向的几率非常小,只有宇宙把这一过程展示在我们眼前时,我们才可能看见。不过这已足够验证确实有气体流入吸积盘,可以说是‘由0到1’的突破。”他说。

“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宇宙起源、天体起源、生命起源,合称‘两暗一黑三起源’,是最重大的基础性科学问题。”姜鹏告诉采访人员,黑洞相关研究的重大突破之所以备受瞩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永远都在探究自己的起源。

一个普通人和黑洞有什么关系?

姜鹏说,从宇宙演化到星系演化,再到地球演化、生命起源,是一条不可分割的链条。在这个链条上可以看出,星系演化是连接人类和宇宙的必经桥梁。在星系演化的过程中,黑洞和星系的相互作用——包括黑洞吸积和外流过程在内的物质、能量交换等,是极其重要的环节。“我们所居住的银河系中心也有一个黑洞,如果它活动起来,我们应该无法生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