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入主麦德龙:外资零售商中国市场的进退生意经( 三 )

由此可见,近几年,外资零售商在中国市场或退出、或合资、或战略合作,动作极为频繁。由于合作者涉及苏宁、阿里系、腾讯系、京东等,也使几大外资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变得很是微妙。

为何“卖盘”?

外资巨头集体做出类似的资本策略背后,定有其道理,但又不尽相同。

“乐天和易买得的问题比较类似,韩国公司的策略刚性很强,一旦有一个决策就很难改变,比如其在很多门店做了一些并不十分必要的装修投入,这些成本可以节省,但韩方觉得一定要做。当时不少中方人员也有提出过符合中国市场的本土化策略,可惜并不太被接纳。水土不服导致易买得这类韩国零售商在中国市场长期经营不佳,2011年,易买得决定出售部分门店,当时谈判并不顺利,华东地区6家门店以1.25亿元出售给新华都(维权),北京地区1家门店以2000多万元出售给永辉超市,价格偏低。所以关店或出售门店,逐步退出中国是这类企业止损之举。”曾经在易买得工作多年的何伟明(化名)告诉第一财经采访人员。

除了水土不服,企业内部策略问题也是导致外资零售商调整中国市场战略的主因之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