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后,诺贝尔经济学奖又一次颁给“脱贫”主题……( 五 )

今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访华结束之际赞扬了中国政府的扶贫贡献,她表示:“我必须说,中国正在做很多建设性工作,以便让民众从较为贫穷的生活水平进入中产阶层。”事实上,中国不仅扶贫成就世界瞩目,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中国方案”也备受各国关注,分类组合的精准扶贫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投入、持续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动员全社会和群众广泛参与等扶贫方案,均体现了“中国创造”的智慧。

“人类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惠及人口最多的减贫进程发生在中国。这些获奖人的研究似乎主要在‘术’的层面,“道”的层面可能还需从中国的实践中去寻找。”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夏立军表示。

不过,这也需要中国经济学界投入更大的努力。在知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主编的《比较》杂志中,曾提到埃丝特·迪弗洛教授致力于探索研究发展中国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这种学术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式,对我国经济界非常具有启发性。中国经济学研究不能成为躲进小楼钻研的“黑板经济学”,对具体问题视而不见,甚至对研究现实问题的同行嗤之以鼻。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到美国,所以一段时间之后,美国是世界的经济中心,解释美国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家,当中做出贡献的就是世界经济学大师。”近日在回答“我为什么不会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提问时,知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在他的推测中,21世纪到二三十年代,中国经济一定会变成全世界最好的经济;发生在中国的经济现象,一定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现象;解释中国经济现象的理论,一定是做出最大贡献的理论;提出这种理论的经济学家就会变成经济学大师。

推荐阅读